2023年3月25日—26日,“吐鲁番学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金沙js9线路中心成功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金沙js9线路中心暨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我校、西北大学、苏州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等科研机构,以及《历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西域研究》《江西社会科学》《苏州大学学报》等杂志社的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珞珈,共襄盛会,缅怀先贤,继往开来,在总结百余年来中国吐鲁番学学术历程的同时,共同展望新时期吐鲁番学的发展前景。
开幕式由金沙js9线路中心院长刘安志主持,我校党委常委、副书记沈壮海,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荣新江,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兰州大学萃英学者一级教授郑炳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研究院古文献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素,新疆吐鲁番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勇先后致辞。
沈壮海指出,2023年既是我校诞辰130周年的校庆之年,也是我校的学科建设之年。史学大师唐长孺先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用点校“北朝四史”的标准来整理吐鲁番出土文书,成功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文书整理方法,受到海内外学界高度赞许,为中国吐鲁番学的创建做出了重大贡献。吐鲁番学作为国家“冷门绝学”,举办以“吐鲁番学”为名的学术研讨会,对发扬光大中国吐鲁番学事业,赓续传承国家“冷门绝学”,促进我校历史学科发展,都极具价值和意义。
荣新江指出,敦煌学和吐鲁番学是两个紧密联系的学科,希望吐鲁番学与敦煌学“比翼齐飞”。我校唐长孺先生独具慧眼,推动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历次考古发掘的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整理,并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吐鲁番文书研究论著。此后,唐先生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成为吐鲁番学研究的有生力量。
郑炳林指出,吐鲁番学与敦煌学渊源颇深,二者交相辉映,密不可分。他总结了唐长孺先生带领我校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同仁在吐鲁番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业绩,并回顾了我校吐鲁番学研究对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的影响,以及两校之间深厚的学术友谊。
王素指出,唐长孺先生开创了我校的吐鲁番学研究事业,而且高度重视学术传承与梯队建设,从唐先生到现在的年轻学人,已整整五代,这种文化传承在学术界并不多见。吐鲁番学的发展潜力极大,吐鲁番戈壁滩上有成千上万的晋唐墓葬尚未发掘,值得期待。
张勇指出,我校是吐鲁番学研究的学术重镇,长期致力于吐鲁番文书的整理研究和人才的培养。他深情回忆了陈国灿、朱雷二位先生在晚年还情系吐鲁番,多次实地考察古迹,言传身教,为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年轻学者释疑解惑,帮助他们成长。
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近70篇,内容涉及吐鲁番学的方方面面。在历时近两天的研讨环节,王素、郑炳林、张总、张铁山、李锦绣、孟宪实、王启涛、刘安志、黄正建、王冀青、张荣强、张小艳、雷闻、游自勇、余欣、孙英刚、张小刚、李军、李小荣、陈爱峰等学者分别作了大会主题发言。在分组讨论阶段,会议设有“文献”“历史”“综合”三个分会场,与会学者围绕吐鲁番文书整理、社会经济、地方治理、石窟壁画、人口、语言、考古、宗教、历史地理诸方面展开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彼此切磋,讨论气氛热烈。
闭幕式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秘书长、首都师大金沙js9线路中心教授游自勇主持,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张海龙作特别发言,介绍了2022年吐鲁番巴达木东墓群考古的重大新发现,引起与会学者的广泛关注。黄楼、吕博、陈爱峰分别向大会总结汇报了各分会场讨论成果。其后,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荣新江教授对本次学术研讨会作总结发言,他介绍了目前吐鲁番文书整理研究的总体进展,并对未来吐鲁番文书整理研究指明方向,提出期望。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金沙js9线路中心院长刘安志作闭幕致辞,大会圆满结束。